全國生態日丨白洋淀的華麗“變身”
視頻丨白洋淀內部水流通道疏浚(百淀連通)試點工程前后對比
今天是首個全國生態日,這個首創性、標志性的紀念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作為華北平原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素有“華北明珠”“華北之腎”的稱譽,對維護區域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雄安新區設立后,對白洋淀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這里的生態之變,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生動縮影。
白洋淀風光。齊鑫攝
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并保持在Ⅲ類標準,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淀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0米左右;99個淀中村、淀邊村的生活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39個淀中村的57座生活污水處理站尾水全部導出淀外資源化利用;淀區野生魚類種類恢復至46種;記錄棲息野生鳥類數量增加至258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進行分區管控、實時動態監測預警……一組組喜人的數據,彰顯著雄安新區水環境質量的穩步改善,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的美好生態畫卷在華北大地徐徐鋪展。
從白洋淀旅游碼頭上方俯瞰白洋淀燒車淀。齊鑫攝
在白洋淀旅游碼頭的西北側不遠處,如今已是一片開闊的水域,碧波蕩漾、鳥鳴啾啾。“這里屬于燒車淀,是白洋淀143個淀泊中面積第二大的淀泊。過去燒車淀內的魚塘、圍堤圍埝把水面分割得七零八落,水流不暢在這里是常態。”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白洋淀內部水流通道疏浚(百淀連通)試點工程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組織實施一系列水系疏通、河道綜合治理、清淤疏浚、清理阻水圍埝工程,我們將燒車淀淤塞區域和南部淀區道路阻隔拆除,實現了水力連通、大小不同的淀泊相連,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也兼顧了船只航行的需求,便于后續開展各種作業。
白洋淀內部水流通道疏浚(百淀連通)試點工程成果。人民網 楊華龍攝
白洋淀內部水流通道疏浚(百淀連通)試點工程打通白溝引河至白洋淀旅游碼頭的水系通道,盤活燒車淀水動力;藻苲淀水系疏通工程連通藻苲淀與主淀區水系通道;淀區棗林莊閘前開卡除堼工程,打通棗林莊洪水下泄通道;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引河等4條河流生態廊道初步打通……隨著一系列水系疏通工程的實施,正在加快白洋淀呈現百淀連通的景象。
此外,從2019年開始,雄安新區組織實施了四期白洋淀生態清淤工程,共治理魚塘567個,清除污染底泥1194萬立方米,拆除圍堤圍埝229公里,大幅減少了淀區內源污染,大幅削減了淀區內源污染,打通淀區內部補水通道,淀區水動力持續提升。
白洋淀的“水”好了,野生鳥類也越來越多,“鳥類天堂”勝景為“未來之城”增添新的生態魅力。
去年,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首次發現在白洋淀繁殖育雛,經多位專家認定,白洋淀已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母鴨帶小鴨學游泳的畫面成為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青頭潛鴨成鳥同4只雛鳥在白洋淀的水面上游弋。張學農攝
不久前,身為愛鳥護鳥志愿者的生態攝影師張學農在白洋淀某處水域又一次拍到了成年青頭潛鴨“遛娃”的場景,這讓他十分激動。“那一片(青頭潛鴨)得有大概30多只,游來游去顯得非常悠閑自在。”張學農說:“我是土生土長的白洋淀人,如今淀區水質、環境越來越好,青頭潛鴨也把這里當成了家,我心里由衷地高興。”
白洋淀鳥類棲息地指揮監測系統大屏幕。安新縣自然資源局供圖
作為東亞和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的中途驛站,每年都有大量的鳥類在白洋淀過境棲息、生殖繁衍。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白洋淀的9個鳥類棲息地采取“技防+人防”的方式,全面落實封控區封閉管理。在技防建設上,鳥類棲息地安裝了智慧監測系統,前端監測和后端智能識別,記錄鳥類活動情況,也保護鳥類不被打擾;在人防建設上,建立了鳥類棲息地保護巡查隊伍,聯合大學科研力量,鳥類保護攝影專家,基層組織和民間愛鳥護鳥志愿者隊伍,強化宣傳巡查,共同做好鳥類棲息地監測保護工作。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在保持Ⅲ類水質基礎上,將更加注重生物多樣性,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建設,推動雄安新區向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