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雄安新區白洋淀旅游碼頭,游船停靠在岸邊。史自強 周 博攝影報道
雄安新區高速公路口。孫立君攝(影像中國)
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著墨,如今6歲了。
這座令人“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長成什么模樣了?
“看!那就是我的新家。”雄安新區新市民翟宗指著上百棟樓房組成的住宅小區自豪地說,“從小區步行5分鐘到幼兒園,10分鐘到小學,15分鐘到中學,步行300米到公園。這是一座人民的城市。”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一幅新時代的雄安畫卷正在華北平原徐徐鋪展開來:
“從來沒見過這樣編制一座城市的規劃。”“從來沒見過一座新城這樣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從來沒見過地上、地下、‘云’上‘三城’一體規劃和建設。”“從來沒見過這樣大力度治理白洋淀。”“從來沒見過建設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城。”
雄安新區,這座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吸引著世人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
“從來沒見過這樣編制一座城市的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無論是規劃編制要秉持的理念,還是規劃編制進程的關鍵階段,都親自謀劃指導,對每個重大問題及時把關定向,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以‘千年大計’來定位一座新城的建設,這在中國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段進說,“千年大計,首先是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首先要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新區規劃,做到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
謀定后動,規劃先行。從編制總體規劃到開工建設,再到現在初具雛形,規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雄安新區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堅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始終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高強度、高密度、高質量地推進規劃編制,做到“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不要留歷史遺憾”。
“雄安新區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必須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水準規劃設計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雄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殷會良說。
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關注度最高、動用機構最多、涉及領域最廣、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規劃編制。60多位院士、350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新區規劃體系編制;在片區開發和重要單體建筑中,借助先進科技手段的支撐,融入智能管理、數字城市、綠色低碳等先進理念,努力打造細致嚴謹的城市規劃設計。“從來沒見過這樣編制一座城市的規劃。”不少參與雄安新區規劃編制的專家感慨。
“從來沒見過一座新城這樣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一個新的城市要立得住,關鍵要傳承好歷史文脈,注重對歷史文物和歷史風貌的保護。
雄安新區設立伊始,2017年5月28日,河北省文物局在容城縣南陽遺址舉行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現場推進會。河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揭牌,標志著河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全面展開。
“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河北省文物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務雄安經濟建設大局、解讀雄安千年歷史文化為目標,全面推進河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
近幾年來,文物部門相繼開展了雄安新區考古調查和勘察、容城南陽遺址、雄縣鄚州城遺址、古州城遺址、雄安環境考古、白洋淀及燕南長城調查等多項工作。共開展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28項,勘探面積34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10555平方米,清理各時期古墓葬277座,出土文物809件。在河北城市考古、保北地區史前考古、白洋淀區域環境考古、宋遼邊界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容城縣南陽村南陽遺址,是雄安新區面積最大的一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雄安新區設立后不久,這里就迎來了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高規格聯合考古隊。
秉持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考古隊開展了40余平方公里考古調查,發現了以南陽遺址、晾馬臺遺址為核心的“大南陽”遺址聚落群,文化遺存年代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宋金時期,文化發展延續近3000年。
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構建了雄安千年歷史文化時空框架,為雄安新區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新區規劃建設與歷史文化傳承雙贏局面。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技術顧問鄭占峰說:“從來沒見過一座新城這樣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雄安新區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為完善“土地收儲考古前置”制度做了有益探索。2021年以來,開展起步區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已完成白龍遺址等35項考古勘探工作,勘探面積100.7萬平方米;開始午方遺址等13項考古發掘工作,出土陶、銅等遺物1500余件套。
避免千城一面,為解決“大城市病”作出示范。“新區在規劃建設中,堅持‘文化鑄城市之魂’的城市建設理念,空間布局改變了以往單中心‘攤大餅’式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各組團之間既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系、功能互補,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實現創業就業與居住功能均衡。”雄安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志剛介紹。
占地面積約160公頃的悅容公園由全國頂級園林專家設計,每一根梁柱都精挑細選。走進公園大門,從商周到漢唐,集合不同時期建筑文明的景致,仿佛展開一幅中華文明的歷史畫卷。
“從來沒見過地上、地下、‘云’上‘三城’一體規劃和建設”
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將“雄安質量”貫穿建設各領域、全過程。一個個精工建造的重點項目,落成后將成為一個個標志性的存在。“從來沒見過地上、地下、‘云’上‘三城’一體規劃和建設。”雄安新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崔文飛說。
打通區域交通動脈。軌道交通將成為新區組團與組團間的重要交通連接方式,是新區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最大的雄安高鐵站2020年底建成投用,從北京西站出發,高鐵一小時到達雄安站。據介紹,京雄、榮烏新線、京德一期高速公路和容易線、安大線已建成投用,500多公里的區域交通大動脈已經打通。
注重地下管網建設。堅持地上地下同步規劃、先地下后地上進行建設,雄安新區首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將水、電、暖、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體推進,共享統一的地下空間。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總長14.8公里,2021年7月建成投用。管廊分兩層,有燃氣艙和綜合水艙等。艙內裝有溫濕度傳感器、可燃氣體探測器等,配有耦合器等,沿線還布設1071個攝像頭,24小時監控。地下綜合管廊的“雄安方案”首次將綜合管廊與地下管線等市政基礎設施集中規劃建設,高效利用地下空間。據測算,此舉節約建設用地面積7%,減少投資12%;廊內節約空間20%以上,節約投資18%。“雄安新區在全國首次建設覆蓋全部管廊的物聯網感知網絡體系,管理更加智能高效。”雄安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耀東說。
建設領先數字城市。小到智慧路燈、智能井蓋,大到智慧工地、智慧交通……雄安新區無處不顯示著與生俱來的“智慧基因”。容東片區文營西路,燈桿裝上攝像頭和激光雷達RSU(路側單元)等“利器”。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建勇介紹:“就是多功能智慧燈桿,在容東主次干道共布設153公里。就無人駕駛場景來說,燈桿設備收集路面信息,發送給車載系統,實現車路協同。”目前,雄安新區已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臺”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礎框架,實體建筑與虛擬數據實現同生共長。2022年底,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雄安新區“城市大腦”開始運轉,為“數字雄安”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服務,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撐。此外,雄安新區是全國第一個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每平方公里就有約20萬個傳感器,通過5G互聯網連接讓整個城市“耳聰目明”。
“從來沒見過這樣大力度治理白洋淀”
金黃色的蘆葦隨風搖曳,不遠處的樹木抽出綠芽……初春的白洋淀,碧波蕩漾、生機盎然。
“水更清了,環境越來越美了!”走在淀邊的木棧道上,雄安新區安新縣東淀頭村村民田根雙忍不住感慨,“從來沒見過這樣大力度治理白洋淀!”
“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河北全省“一盤棋”,上下聯動,高標準、嚴要求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2021年白洋淀水質從2017年劣Ⅴ類全面提升至Ⅲ類,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華北之腎”的代謝功能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復原。
白洋淀地處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把住上游來水“入關口”是改善水質的關鍵。白洋淀上游流域,94%在保定域內,保定市全域均屬于白洋淀上游。從2017年開始,保定市連續開展河湖清理行動,累計清除各類河道垃圾1100余萬立方米,封堵入河排污口2024個;通過科學調度水庫水,積極協調南水北調水等對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
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推動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綜合治理。河北省統籌實施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以最強舉措力促白洋淀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2021年4月,《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施行,對白洋淀及其流域作出系統全面的規范。
年產值曾超100億元、北方最大的塑料包裝印刷基地雄縣,徹底關停取締了涉及廢舊塑料、印刷等重污染企業。雄安新區毗鄰的保定市高陽縣,是全國著名的紡織之鄉,有三條季節性河流匯入白洋淀。為解決印染廢水污染問題,近年來該縣污水處理廠不斷擴容提標,現已成為河北省最大的縣級污水處理廠。
從過去的“少水、劣水”到現在的“有水、好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水質發生歷史性變化,“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有水、好水,還要節水,我們要不斷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努力建設節水樣板城市。”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說。
去年出臺的《雄安新區關于高起點推進節約用水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綜合指標、各行業指標、管理指標、公眾節水意識和滿意度等四個方面26條節水指標,部署落實節水管理制度、創新節水激勵約束機制、開展節水基礎建設、實施城鎮節水降損、實施工業節水減排、實施農業節水增效等六個方面23項工作任務,并對加強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資金保障做出明確規定。
雄安新區肩負著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之城的歷史使命,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如,雄安新區采取“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管理模式,動員全社會力量愛鳥護鳥。在一些淀中村,過去的獵鳥者銷毀了家里的捕鳥網,變身為民間護鳥志愿者。
“過去有人在白洋淀撿拾鳥蛋、拉網捕魚、電魚,現在基本沒有了。”安新縣同口小學教師、護鳥志愿者韓戰橋感觸明顯。他還創作了歌曲《我是雄安的一只鳥》,表達對白洋淀恢復“荷紅葦綠,百鳥翔集”美景的喜悅之情。
據統計,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已達252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46種。經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監測發現,目前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6種,鳑鲏魚、青鳉、銀魚等土著魚類紛紛重現白洋淀,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白洋淀魚類生物多樣性已達到高級別水平。
先植綠、后建城,大規模城市建設開始前,雄安新區率先啟動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雄安新區以建設全國森林城市示范區為目標,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為新區規劃建設打好生態本底。同時,大部分苗木都是適宜當地環境的鄉土樹種,尊重植物本性,以期更好扎根。不同樹齡,高低錯落,再讓不同的品種混雜在一起,讓人工林更快演變成天然林。“秀林、綠谷、淀灣”,構成了雄安新區啟動區的生態空間骨架。“這里北連北部林帶,南臨淀灣區,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藍綠交織的大公園。”鄭占峰介紹。
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近年來,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7萬多畝,形成了“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與此同時,“千年秀林”、悅容公園、金湖公園等一批高品質游園成為新區綠色風景線。一幅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正鋪展開來。
“從來沒見過建設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城”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略選擇,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
“著力點和出發點,就是動一動外科手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大城市病’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謀定了大思路。
從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到提出選擇一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局,運籌帷幄,把脈定向。
6年來,雄安新區從完成頂層設計到展開大規模實質性建設,再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總部項目加快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在新區注冊落地并完成總部選址。首批4所疏解高校、2家疏解醫院確定選址。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建設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項目建成移交新區,中央企業在新區設立各類機構累計達140余家。
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也在有序推進。2022年11月23日,中國中鐵產業集群疏解落地雄安新區揭牌暨啟動儀式舉行,這是雄安新區迎來的首個央企產業集群入駐。
雄安新區建設爭分奪秒、全面提速。起步區“四橫十縱”骨干路網全面開工,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干路網具備通車條件。
中國中化001大廈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直徑近百米的基坑內,56根鋼結構柱已經豎起。作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未來的總部基地,001大廈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主體結構封頂,明年12月31日前竣工。大廈建成后將成為雄安新區最高的地標建筑,可滿足1000—1200名員工的辦公需求。
在雄安新區高鐵站樞紐片區的中交未來科創城,一座座高樓雄偉壯觀。中交雄安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曉崢表示,科創城總建筑面積達140萬平方米,主要功能是承接北京疏解的大中型企業和研究院,目前有意向簽約的企業270余家,其中智慧交通企業占比約50%。
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中關村首批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12家企業之一,“公司擁有人臉、虹膜、指靜脈等身份識別技術,與新區創新驅動的發展定位高度契合。”該公司品牌市場總監張會說,“2018年落戶雄安新區至今,公司已落地30多項智能化場景,新增專利200多項,新參與制修訂國家及行業標準59項。”
“從來沒見過建設一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城。”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說,“作為北京新的‘兩翼’之一,雄安新區必須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找準自己的坐標,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雄安服務’品牌。”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大歷史觀,保持歷史耐心,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年接著一年干,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努力創造“雄安質量”,雄安新區正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新的征程,新的春天。未來之城,加快向未來!(本報記者 朱 虹 張志鋒 侯云晨)
微信
微博
返回
頂部